亚太日报 | 中欧峰会:战略合作与全球稳定的转折点
2025-07-23 19:40 BY 亚太日报 作者:泽米尔·阿万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巴基斯坦智库“全球丝绸之路研究联盟”创始主席 即将于2025年7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第25届中欧领导人会晤标志着国际关系和全球经济治理动态演变的关键时刻。这种高级别接触反映了稳定、深化和重新调整当今多极世界中最重要的伙伴关系之一的共同愿望。 这次峰会的时机至关重要。全球地缘政治正在经历快速转型,这是由特朗普政府领导下的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保护主义趋势的上升以及乌克兰冲突的挥之不去的影响所驱动的。在这样一个时刻,中欧对话承载着数十亿人对另一种合作模式的希望——一种基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和经济协同的合作模式。 紧张的跨大西洋关系 塑造此次峰会的一个关键背景是欧盟和美国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虽然欧盟传统上被视为美国的亲密盟友,但最近的事态发展在这一长期存在的跨大西洋关系中造成了明显的裂痕。 目前正在连任的特朗普总统发表了一系列声明和政策决定,在欧洲引起了相当大的沮丧。他声称欧盟是“为了对抗美国而创建的”,这冒犯了许多欧盟领导人,并质疑了美欧关系的基础。这些言论,无论是修辞性的还是战略性的,都暴露了根深蒂固的不信任。 此外,特朗普政府对包括钢铁、铝、葡萄酒和汽车在内的欧洲出口产品征收高关税,损害了欧盟产业,扰乱了全球供应链。这些保护主义举措不仅违背了自由贸易的精神,还引发了报复措施,加剧了经济的不确定性。 另一个争论点是特朗普总统一直要求北约成员国增加国防开支。尽管北约内部长期以来一直在争论责任分担,但特朗普的交易方式以及他对德国和法国等盟友的公开谴责进一步加剧了两国关系的紧张。他对欧洲主要盟友的贬低言论,包括他建议美国应该考虑从丹麦“购买”格陵兰岛——这一提议遭到了嘲笑和拒绝——只会加深分歧。同样,他关于加拿大可能成为美国第52个州的建议震惊了大西洋彼岸的政策制定者,并被视为破坏了主权尊严。 乌克兰危机也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尽管欧盟仍然坚定地支持乌克兰,但特朗普的模棱两可和立场转变引起了欧洲盟友的担忧。他的政策重点是减少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并鼓励欧洲国家对冲突承担全部责任,这让许多欧盟成员国感到政治孤立和战略脆弱。 鉴于这些事态发展,欧盟现在正在重新评估其外交政策的重点。欧洲各界越来越认识到,在一个日益不确定的世界里,过度依赖任何一个伙伴,无论联盟有多么具有历史意义,都可能是不明智的。因此,寻求战略自主权已成为欧盟的一个中心主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成为一个自然和必要的合作伙伴。 中国:一个可靠、理性的伙伴 与美国不同,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一贯表现出务实合作的态度。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经济发展、扶贫、技术创新以及和平共处。它没有参与军事冲突,也没有追求霸权野心。相反,北京一再强调对话、相互尊重和合作共赢。 这些举措不是为了创造依赖关系,而是为了促进各大洲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发展和互惠互利。 对欧盟来说,这是一个战略机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和欧盟有能力推动全球增长,加强技术合作,支持全球气候行动。2024年,中国仍然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超过9000亿美元。欧洲公司从进入中国市场中受益匪浅,反之亦然。从德国的汽车和法国的化妆品,到中国的电子产品和可再生能源设备,这种相互依存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互惠互利的。 此外,中国已表示愿意解决欧洲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和公平竞争环境方面的关切。欧洲利益相关者对北京最近开放金融部门和鼓励外国投资的政策改革持积极态度。同样,中国赞赏欧盟的战略自主权及其抵制冷战式集团政治的努力。…